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内分泌科 > 肥胖病 > 儿童肥胖
编号:10965725
儿童肥胖症的诊治进展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》 2005年第12期
儿童肥胖症,1病因,2临床表现,3诊断与鉴别诊断,4治疗,5预防,6总结
   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肥胖已成为社会问题,特别是儿童,营养过剩、缺乏运动,肥胖者逐年增多。肥胖症是以身体脂肪含量增多为特征的疾病,往往合并脂肪肝、高脂血症、动脉硬化、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促使死亡。据研究,在阿根廷、哥伦比亚、墨西哥、德国、芬兰、牙买加等国家出现至少有50%的人超重,15%以上的人患肥胖症。最近出现两种令人担忧的趋势,一是肥胖逐渐向青少年发展,二是由第一世界向第三世界蔓延。在我国,研究发现70%~80%的儿童肥胖症将延续成为成人肥胖症[1]。所以对儿童肥胖症要加以重视。

     1 病因

    1.1 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,多余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。婴儿喂养不当,例如每次婴儿哭闹时,就立即喂奶,时间长了养成习惯,以后每遇挫折,就想找东西吃,易致婴儿肥胖,或太早给婴儿喂高热量的固体食品,使体重增加过快,形成肥胖症;妊娠后期过度营养等,均可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。

    1.2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,情绪创伤或父母离异、丧父或者丧母、被虐待、受溺爱等,可诱发胆小、恐惧、孤独,而造成不合群、不活动,或以进食为自娱,导致肥胖症。

    1.3 缺乏运动 儿童肥胖一旦形成,由于行动不便,便不愿意活动以至体重日增,形成恶性循环[2]。某些疾病如瘫痪、原发性肌病或严重智力落后等,导致活动过少,消耗能量减少,发生肥胖症。

    1.4 遗传因素 肥胖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,双亲胖,子代70%~80%出现肥胖;双亲之一肥胖,子代40%~50%肥胖;双亲均无肥胖,子代近1%出现肥胖;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[3]。

    1.5 中枢调节因素 正常人体存在中枢能量平衡调解功能,控制体重相对稳定,本病患者调节功能失去平衡,而致机体摄入过多,超过需求,引起肥胖[4]。

     2 临床表现

    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小儿,以1岁以内、5~6岁或青少年为发病高峰。患儿往往食欲极好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7892 字符